一家人共同居住在一个“大盒子”里,是怎样一种景象?
没有功能分区,所有的活动都在同一个空间进行。
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德国很多家庭的真实生活场景。
原来一向精致体面的德国人,也曾经生活在“水深火热”之中。
终结这种局面的是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——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建筑师玛格丽特(Margarete Schütte-Lihotzky)。
玛格丽特不会做饭,却是现代厨房的发明人。
那个年代
当第一是件很辛苦的事
玛格丽特的标签之一是“奥地利第一位女性建筑师”,别看她头顶第一的光环,实际在那个年代女性建筑师并不容易。
好在玛格丽特从小就接受父母正确的价值观熏陶,社会偏见并不会让她退缩。
一战之后,德国百废待兴,住宅紧缺,1926年德国建筑师Ernst May主持设计一个“新法兰克福”项目。
旨在为德国工人阶级家庭提供1万套住宅公寓。玛格丽特也参与到这个项目中,负责厨房部分的设计。
法兰克福厨房
现代厨房的鼻祖
玛格丽特的任务很简单,为广大普通家庭设计一个厨房。
她先确定把厨房划分为一个独立的空间,用玻璃门和其他生活区隔开,厨房就此真正独立出来。
在这个面积只有6㎡多一点的厨房中,没有华而不实的装饰,一切均以功能性和提升效率为主。
可能是最早的L型厨房
备餐区、水槽区、烹饪区、收纳区和比较现代化的设备一应俱全,甚至还留出了熨烫衣服的区域。
法兰克福厨房
被收录在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」
1备餐区水槽区
正对窗户这里是备餐区,有一大块砧板横在窗前,玛格丽特设计了一个可调节高度的座椅,允许女性坐着备餐。
最精妙的是这个菜渣收集器,果皮菜渣直接推进这里,满了之后再抽出倒掉,节省了很多繁琐的收垃圾步骤。
砧板右上方有一个直立摆放盘子的区域,最常用的盘子放在这里,平时拿取很方便。
它是一个餐具收纳架,亦可充当沥水架,洗完碗直接伸手把餐具摆好,动线之短,几乎不用走路。
2烹饪区
玛格丽特把煤气炉和电灯引入厨房,彻底让女性摆脱了油灯昏暗的光线
煤气灶有2-3个灶眼,可同时进行两种及以上菜肴的烹饪。
3收纳区
厨房虽小,但收纳空间却很足,几乎每个角落都被精确利用。
吊柜门板用玻璃取代实木材质,内置物品一目了然,高度也很合适。
吊柜右侧收纳柜木板是倾斜式中空设计,用来收纳锅具等大件物品,这样锅盖、锅具就可以直立或倾斜摆放,更节省空间。
铝制储物柜用来存放咖啡、面粉等食材和烹饪调料,干净卫生。
4熨烫区
再仔细看左侧有一块长板子这是一个可折叠烫衣板,不用的时候收纳起来完全不占用厨房空间。
这个厨房,就是现代厨房的鼻祖,被称为“法兰克福厨房”。
玛格丽特为世界留下的美好
不只是厨房
你一定在想因为玛格丽特是女性,所以设计出如此精妙高效的厨房,其实不然,她说在此之前自己从未下过厨。
曾来访中国
活了100多岁,因为我的努力,这个世界又美好了一些,这才是她老人家最欣慰的事吧。